花了大價錢做的畫冊,客戶翻兩頁就放下了?同類型公司畫冊長得像雙胞胎,根本記不住?其實傳媒公司畫冊,拼的從來不是信息量,而是能不能用獨特氣質戳中客戶——畢竟連自己的形象都做不出新意,怎么說服對方相信你的創意能力?
1、用“反套路結構”打破同質化
多數畫冊開篇必放公司簡介、團隊合影,翻到第三頁已經開始劃水。不如把核心優勢前置,用“問題-解決方案”的邏輯重構內容。比如在畫冊前兩頁放一個真實客戶的困惑:“預算有限,怎么讓新品上市聲量破圈?”緊接著展示你們的策略框架,再穿插3個對應案例的高光數據。這種帶著“解決欲”的敘事方式,比干巴巴的服務列表有記憶點10倍。
試試在案例展示頁加一欄“當時被斃掉的3個方案”,用手寫批注說明淘汰原因。這種“不完美”反而能體現思考深度,畢竟客戶要的是會思考的伙伴,不是只會執行的機器。
2、視覺風格綁定業務基因
別再跟風用莫蘭迪色系+極簡排版了!視覺風格必須和業務強掛鉤:做新媒體營銷的,不妨用撞色+彈幕式文案,內頁穿插表情包元素;側重品牌全案的,試試留白+燙金工藝,用啞光紙體現質感;專攻影視制作的,可模仿分鏡腳本設計版式,每頁邊緣加膠片紋路。
見過一家傳媒公司把LOGO拆解成幾何圖形,整本畫冊所有插圖都用這些圖形重組,哪怕只看幾頁,也能記住他們的視覺符號。
3、用云展網實現“動態差異化”
紙質畫冊承載的信息有限,不妨搭配云展網做本電子畫冊。客戶掃碼就能看到嵌入的視頻案例(比如活動現場花絮、TVC成片),鼠標滑過數據圖表時自動動效展示增長曲線,甚至能跳轉微信客服直接溝通。
有次幫客戶做電子畫冊,特意在“團隊介紹”頁加了小彩蛋:點擊每個人的照片會彈出30秒工作Vlog,比靜態簡歷鮮活太多。這種“紙質+數字”的組合,既能保留翻閱質感,又能用技術感拉開差距。
4、細節藏著“隱形競爭力”
見過最妙的一本畫冊,內頁用了可撕式設計——每撕一頁都是一個獨立的迷你案例卡,客戶能隨手帶走。還有公司在畫冊里夾了張黑膠唱片形狀的U盤,里面存著完整案例庫。
這些細節看似無關緊要,卻在傳遞一個信號:我們懂傳播,更懂怎么讓自己被記住。畢竟傳媒行業的競爭,從來都是從“讓別人記住你”開始的。
想讓傳媒公司畫冊跳出平庸,關鍵是跳出“畫冊只是宣傳工具”的思維。把公司的核心能力、做事風格揉進每一頁,哪怕只讓客戶記住一個點,也算贏了。
云展網在線使用:http://www.ccdkh.com/